close

我自己沒有資遣過員工的經驗,但是我有過2次被資遣但感受不差的經驗,還有幾次不太愉快的離職經驗,藉著觀察別人的作法並觀照自己的內心後,歸納出幾個我覺得可參考的做法。

公司文化

第一件事情,公司文化是重要的決策檢核點。

一般來說,外商公司比較重視商業利益而不在乎人情臉面,台商公司就需要對關係存續多作考量。我不是想要凸顯外商公司重利輕義的特性,而是即使這就是公司文化,也有其社會脈絡的道理,其實我現在反而欣賞這樣明確且無人情包袱的作風.....

小妹不才在美國短短工作實習過2個月,就我的個人意見呀,西方人雖然重視利益,但是他們從一而終,不會出爾反爾。公司因為員工產能不如以往而進行資遣程序,沒有任何道德包袱,相對地,員工為了追求更好的薪資、升遷、訓練等機會跳槽,當然也不需要感到抱歉。

如果勞雇雙方都是利益導向,這會非常好處理,一切比較勞動法令及聘僱合約處理,禮貌性地問候及祝福,就可以和平分手了。

我覺得東方社會在「資遣」這件事上會顯得複雜,就是在工作場合放太多感情,尤其這些事情其實都是資方先開始的,有些人是真心對員工有革命情感,有些人只是拿革命情感來哄騙員工繼續工作而已。

前者是比較有良心的老闆,相信這樣的人在作資遣決策的時候,也覺得非常痛苦,這篇文章主要是提供給這類人作參考;對於後者,我只在這裡提出一兩個勸世良言,那就是—任何時候都要演好角色,從一而終,否則隨便遇到一個性情特別剛烈的員工,怕是要出大事了。

我的意思是說,員工什麼時候會最感到羞憤難耐?我認為是發現自己的感情被老闆騙了的時候。

因為平常公司都表演出一種「我們是一家人」的氛圍,甚至有可能拿感情來要求員工包容一些不合理的明文制度及潛規則,平常跟員工談情感,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跟員工講利益,員工聽到真相的時候,那股憤怒跟怨恨會有多深呢?

所以公司如果一開始是情感路線,就要一直到最後都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公司,不然至少要表演出「內心糾葛、百般痛心、忍痛割愛」的姿態。

我社會經驗還不是很多的時候,曾經在當時工作的公司遇到上述所有事情,而且離職面談的時候還被當時的主管攻擊了個性與思維,還詛咒我「這些事情不改,你去哪一家公司都一樣啦」。以前還真的有被這句話嚇到,以為都是自己的問題,後來發現會在離職面談的時候胡說八道的......我只有遇過這一位。

為什麼這是在胡說八道呢?不僅是這句話邏輯上有謬誤(稍後討論),並且是因為這個作法很不理性,對資方絲毫沒有好處。

因為在離職面談/資遣面談的時候,資方如果用激烈的言語對員工提出建言,員工可能也不會覺得資方這是「真心」在給建議......我當時真的只覺得好像被流彈打中、有點莫名其妙,更甚者,應該是會覺得自尊受創、怨恨加深。我是不太清楚,資方在這最後關頭逞口舌之快,加深員工內心的怨恨及未來被報復的可能性,意義何在?

回到第一類老闆的問題上,員工是跟公司一起打拼過來的夥伴,怎麼作才能把對員工的心理衝擊降到最低?

員工心態

我以前有遇過一個溫柔細心的主管,在員工還不知道公司的資遣決策之前,會旁敲側擊地探知員工對目前工作的態度,就是把「想要多了解員工態度的意圖」包裝在日常對話中。舉例來說,在一起公務外出的時候,詢問員工為什麼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為什麼想要從事這份工作呢?覺得入行前的想像跟入行後的實際狀況有落差嗎?

先瞭解員工對這份工作抱持著什麼想法,對於制定後續面談時的溝通主軸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員工對這份工作並沒有內發性的原生動機或理想投射,而是因為這份工作體面風光、薪資優渥,前者的溝通重點在於維護對方的自尊,後者的重點在於為對方尋求替代經濟來源。如果員工真正把這份工作當作是人生理想的實踐機會,那溝通的重點就會是:消除茫然感、鼓勵以及新詮釋。

基本上,我覺得資遣面談一定要提及的部分:資遣原因、受資遣員工未來的發展方向員工可以尋求的社會福利公司可以提供的協助。理想狀態下,資遣原因跟受資遣員工的未來方向,由直屬主管或是部門主管來溝通會比較妥當,人資負責的是告知員工社會福利相關資訊。但是在某些公司,這些都是人資的溝通範圍,因此以下就一併分享我的想法。

資遣原因

其實不管對方是哪種類型,溝通技巧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員工在一些職能、性格、處事態度方面不符合公司期待,這是公司決策的主要考量,但那不代表公司的價值標準就是對的,所以這只是雙方無法磨合,絕對不是任何一方確實有改變的必要。這不是刻意在維護員工的自尊,這個說法才是經得起邏輯檢驗,確實沒有在唬弄員工。

像是「你不懂得交際到每家公司都無法融入」,或者是「你不懂得跟大家聊天,團隊成員最後都會離開你的」,暗示著「每家公司都只願意跟交際能力好的人做朋友」、「每個團隊成員重視的是主管會不會跟你搏感情」,仔細想想,即使是一家公司的高階主管,也不可能待過世界上每一個產業、每一個職種、每一家公司。因為自己的行事風格被目前的公司所欣賞,就認為其他產業、職種及公司也必然是如此,脫口而出代替其他人發言,會不會有點僭越了自己的身分?

其實的確,我換了職種後經歷的事情,完全打臉這兩句話。因為在世界上,有的公司老闆自己就很不喜歡交際了,而且我向來覺得,我願意服從一個主管領導,不是因為他很會聊天,是因為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才是那個陪我一起想辦法克服的人。

身為公司的主管,其實最客觀的陳述是:這家公司的文化是這樣,我的管理風格是這樣,你的個性與能力是這樣,彼此不相容;但我的觀點不能代表這個世界、這個產業,在我的生活圈以外的事,其實我不知道,所以不評論。

員工未來發展方向

如果是為五斗米折腰才在這裡工作的員工,我覺得電影「Up in the Air」那一招是有用的,就是喚醒員工遺忘已久的年少夢想,接下來就可以很流暢地接著談論社會福利的部分,告知失業給付、職業訓練課程相關規定。

如果是為了身分地位在這裡工作的員工,我覺得反而不需要為他們煩惱未來方向,因為這樣的人往上爬的動機是如此強烈,只要在公司裡維護他們的形象,營造出一種「員工另有生涯規劃」的幻象,這件事就可以和平落幕了。

如果是真心喜歡這工作的員工,可以多肯定員工某項突出的特質或能力。一種可能性是員工稍微增強了自己原本的弱勢、並加倍提升了自己原本的優勢,這樣或許員工在下一家公司就真正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另一種可能性是,這個能力或許在這個產業、這家公司、這個職缺並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產業或是其他公司有可以發揮的空間。這樣員工就算沒有繼續從事這個行業,在其他跑道也可以延續自己的理想。

社會保險福利

非自願性離職員工可以申請失業給付、參加職業訓練課程及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失業給付部分可以參考我的另篇文章。往後會再陸續補上職業訓練相關資訊的介紹。

公司可以提供的協助

我遇過一些心地確實寬厚的主管,在面談的最後都會以此結尾:這是我的連絡資訊,之後如果新公司有需要資歷查核,我很樂意幫忙。

我認為這句話說出去,真正會回頭尋求幫助的員工可能也很少,但是這就是把善意傳遞出去,也為雙方的關係保留了未來延續的可能性。的確,有些員工在這家公司可能不起眼,到別的公司飛黃騰達,關係弄糟了,以後誰都可能為難誰。

在資遣面談的時候,寬厚待人對主管來說其實是舉手之勞,完全沒必要為公司、為自己增加一個敵人。

辦公室.jpg

關於招募過程中面談的技巧,你也可以參考:

招募、績效及離退職面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欸~人資小妹 的頭像
    欸~人資小妹

    Fulong Beach in Xinbei 大飯店小人資

    欸~人資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