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要翻譯自美國網路媒體<觀察家>(observer):

美國總統川普5月底才剛將6月訂為「國家海洋月」,延續前總統歐巴馬重視環境保育的海洋政策,卻在7月簽署另一份行政命令,強調比起保育及環保,「經濟」、「國防」及「全球競爭力」更為重要。此項新政策隨即在網路世界引起環保團體的一陣撻伐,但白宮回應:「川普總統是在降低過去政府對海洋經濟的過度干預」。

當初歐巴馬的海洋政策醞釀已久,但真正促成它立法的是英國石油(BP)在2010年於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川普在海洋政策上的轉變有沒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大規模漏油事件?海洋保育機構(Marine Conservation Institute)的政策暨立法執行長Gravitz認為不至於,因為海上鑽油及安全立法乃受不同區域的機關(如海洋管理局(Bureau of Ocean Management)及其他獨立的地區性漁業管理組織)所規範。

在1月,川普政府提出一個5年計畫,開放90%的聯邦海域供石油公司進行離岸鑽油,其中包含整個東部海岸。根據海岸區管理辦法(the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ct),沿岸的石油管線設置需經過州政府的同意,而對某些仰賴海灘觀光的州來說,漏油會引發一場災難,他們不見得會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既然海洋保育是個區域性的問題,可以想見經濟與保育的拉扯比較有可能停留在地區性的層級。

原文網址:http://observer.com/2018/07/trump-cuts-back-ocean-conservation/

跟我原本認知比較不一樣的是,我以為經濟跟生態保育是對立面,殊不知對某些仰賴觀光及旅遊財的地區而言,海洋生態的健全也同樣代表著經濟體系的健全。舉個例子來說,2017年路易斯安納的觀光財是175億,因觀光及旅遊產生的賦稅收益是18億(資料來源:路易斯安那州旅遊推廣聯盟)。相對來說,英國石油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總賠償金額雖是208億,但賠給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罰款總共才50億(資料來源:BBC中文網)。對路易斯安那州而言,漏油帶來的損失在環境及經濟上都是長久且難以平復的。

arrow
arrow

    欸~人資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