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寫這個主題作為值得紀念的第一篇文章,不僅是因為我能夠感同身受,也是因為我希望您讀完以後,能夠去思考公司管理與身心障礙者工作權間的平衡。
-----------------------------------------------------------
我過去一年多的人資經驗都偏向薪酬福利,所以沒有實際進行招募的經驗。
原先我對招募流程的想像是:各部門主管反映人力需求→人資撰寫工作說明書→人資刊登職缺→人資篩選履歷→主管覆核履歷→人資邀約筆/面試→人資/主管進行面試→人資發送錄取通知→人資協助應徵者報到。
但事實上,由於飯店業有很多基層的職缺,加上本飯店地處一個很不都市化的位置,所以在招募上會遇到一些很特殊的狀況,例如:
一、渾身酒臭的遊民突然出現在大廳,表示他需要一份可以立即拿到薪水的工作。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以「我們的發薪制度無法讓您做完工作後馬上拿到薪水噢」來婉拒,畢竟這也是事實。
二、有些一看就知道有情緒障礙或精神障礙的人會突然出現在大廳,表示要找工作。
→這個時候我們的說法是:「謝謝您對該職缺感興趣,但目前已經補到人囉」。
三、剛退伍的阿弟仔無預警出現在飯店大廳,表示他退伍前有來過電話,要應徵房務員。
→這件事情是這樣:當時接電話的人員是跟他說「等你退伍後我們再來安排看看」,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請您退伍後來電跟我們約面談時間」,不是讓你退伍後的隔天直接出現在大廳、讓人資人員一頭霧水、措手不及阿。
四、即將要退休的阿北想要替他有身心障礙的女兒謀得一份工作
→天下父母心,我們完全能理解,所以先安排阿北的女兒跟阿北一起工作,讓她先習慣環境。
五、應徵者面試當天遲到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都正常
→可能因為我們飯店的位置的確比較鄉下,只有海浪來回拍打沙灘的聲響標誌著時光流轉,所以我們完全不會介意。
以上大致就是我實際參與招募工作前無法想像的光怪陸離事件。
但我實際想要傳達是甚麼呢?我想要傳達的是:就任何一個企業的立場而言,當然不希望雇用一個某方面有障礙的人,畢竟輕者可能效率低下、流動率高;重者可能管理困難、造成公共安全危害。但是我個人隱約覺得:如果這個人正在往變好的方向前進,他/她真的需要一點幫助,讓他/她跟社會重新建立起連結。
有的時候碰觸到這個議題,我會想起「房思琪之死」。我會想起,女作家在她的婚禮上說:「 如果今天婚禮我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我會想起,旁人形容她的痛苦猶如一個黑洞,女作家凝視這個黑洞,黑洞最終將她吞噬的比喻。
我完全理解,我也能感同身受。因為我的成長過程也有一個黑洞,儘管我努力向前走,如果我不小心注意,黑洞會擴散得比我的步伐還要迅速,讓我不慎墜落。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困難,只是我們大部分的人比較幸運,總有人扶持、幫助我們而已。缺乏協助的那些人,喪失了回歸社會的機會,最終只能在這個世界浮沉而已。
但願我們也能夠經過一個審慎的評估、在一定標準內給予有障礙的人一點機會。
======
關於維持招募過程的溫度,你也可以參考:
留言列表